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亏损达3.98亿元人民币,自2021年以来的累计亏损已高达12亿元。这一表现使得公司的股价下跌至每股0.86港元,创下新低。

根据3月27日的公告,呷哺集团的全年收入为47.55亿元,同比下降19.7%。在股东应占的年内亏损总额中,呷哺集团录得亏损4.01亿元,较上年的1.99亿元大幅增加。公司指出,收入下降主要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理性消费趋势的影响。

自1998年成立以来,呷哺集团于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旗下拥有呷哺呷哺和凑凑等火锅品牌。然而,自2021年首次遭遇年度亏损后,呷哺集团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3.53亿元和1.99亿元,四年内总亏损已超过12亿元。

在店面方面,呷哺集团也面临收缩,2024年关闭了219家门店,其中包括138家呷哺呷哺和73家凑凑餐厅。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门店总数降至957家。分析认为,门店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餐饮业务整体营收的下滑,呷哺餐饮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30.24亿元减少13.1%至2024年的26.29亿元,同时凑凑业务收入也从26.52亿元降至19.48亿元,降幅达到26.5%。

根据市场观察,呷哺集团曾凭借其“台式一人一锅”的独特经营模式在火锅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需要在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市场营销和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寻求新的增长机会,以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面对业绩的持续下滑,呷哺集团在2024年5月宣布降价,门店的套餐价格普遍降至50元。然而,降价策略并未实现预期效果,业内分析称,火锅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使得降价的效果大打折扣。2023年全国新增火锅企业6.6万家,许多新兴品牌以极高的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使得呷哺集团的50元客单价仍高于竞争对手的平均水平,缺乏差异化服务也导致消费者转向更低价的替代选择。

当前呷哺集团的困境不仅是其自身问题的反映,也是整个火锅行业面临挑战的缩影。在消费分级日益明显的时代,餐饮品牌的复苏不能仅依赖价格策略,而需重构“精准定位-成本优化-体验升级”的价值链。

此外,根据企查查的数据,2024年中国倒闭的餐饮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接近300万家。二手厨房设备销售商的数据显示,去年每月接触关门餐厅的数量增加了270%。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餐厅的关门率每月超过10%,甚至有时超过15%。分析指出,中国餐馆的平均寿命仅为500天,而北京的餐馆寿命则降至一年,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暴跌88%。

截至2024年3月28日,呷哺呷哺的股价报0.86港元,较前一日下跌1.15%,总市值仅为9.34亿港元。自2021年股价达到27.15港元以来,呷哺呷哺的市值已蒸发97%。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