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危机正逐渐加深,却鲜有人关注。近日,经济分析师约瑟夫·斯特恩伯格在《华尔街日报》发出警示,指出中国经济的萎缩迹象已愈加明显。
根据中共本周公布的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调查,多个行业仍处于萎缩状态,这一指标反映了主导中国经济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情绪。尽管另一项涵盖更多小型及私营企业的PMI调查显示出略微的乐观情绪,但这些企业的发展仍受到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的严重制约。
斯特恩伯格提醒,不应过于乐观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他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两大致命问题正在显现。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夏季已连续三个月下降,长期以来这一投资模式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而如今这一支柱的崩溃正导致经济下滑。
自202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破裂,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一。而近期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固定投资也在下降,令经济前景更加堪忧。斯特恩伯格强调,过去依赖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在高额债务的推动下曾促成经济增长,但这也为经济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此外,出口的减少也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大警示信号。由于全球各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依赖减弱,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后,中国的市场空间愈发狭小。斯特恩伯格表示,中国经济的真正难题在于政策未能有效刺激国内消费和高生产率的私人投资,尽管官方数据显示消费有所反弹,但依靠政府补贴家庭购买家电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他指出,中共的政策早已失衡,过去一年中,国家一直在努力应对各行业的竞争加剧。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担忧加剧,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为消化过剩产能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引发了对经济通缩的深切担忧。虽然一些普通家庭可能在价格下跌中受益,但高杠杆率的情况下,通缩可能严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这无疑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威胁。
在此背景下,北京本周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信贷刺激措施,国有银行将直接提供5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力求带动约2万亿元人民币的公共工程和其他项目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然而,斯特恩伯格认为,这种再次补贴本该停止的活动的做法,旨在将经济控制权巩固在国家手中,而非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这类刺激政策对经济复苏并无实质帮助。
“考虑到目前出口选项已不可行,改革前景也未见改善,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不断传来坏消息。”斯特恩伯格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发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