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国十年期国债上周经历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令投资者倍感紧张。然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此做出回应,否认了关于外国大幅抛售美债的传言,并表示在必要时可以随时加大国债回购的规模。

在一场引人注目的演讲中,知名经济学家向松祚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元崩盘的说法毫无根据。他指出,美元的地位根深蒂固,至今没有任何货币能够取而代之。向松祚解释道,通常我们认为的货币崩盘是指其相对价值在短期内大幅贬值,例如俄罗斯卢布在克里米亚危机期间的剧烈波动。但他坚信,美元不会经历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优势。

向松祚强调,美元的稳定性源于五大因素。首先,美国宪法和法律体系为私有财产权提供了保障,使得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元是安全的资产。其次,美国经济规模庞大,科技创新能力强大,教育水平高。此外,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其不可动摇的基础。美国股票市场市值占全球的一半,而债券市场同样庞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包括中国在内。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及其他国家之所以将巨额资金投入美债,是因为缺乏更好的选择。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超过十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球各国将资金借给美国使用。向松祚举例,假如中国每年都有外国愿意借给一百万亿人民币,那将是何等的庞大数字,而目前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资的外资寥寥。

他还反驳了关于中国外债可能导致破产的说法,指出中国无法用人民币偿还外债,而美国的债务则是以美元计价,作为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并不面临破产的风险。向松祚总结道,美元崩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没有其他货币能够取代其地位。

展望未来,向松祚表示目前尚无国家能够取代美国,尤其是中国的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他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并非在于国际地位的攀比,而是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他反对一些学者过于关注中国何时超越美国,认为应更关注国内的贫困问题和社会保障。

向松祚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并因质疑中国GDP增长数据的准确性而受到关注。他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提醒人们关注经济发展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