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26日发布了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股东应占利润仅为1.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的48.09亿元大幅下滑97.8%。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登上了百度热搜榜。

在报告中,蒙牛乳业的全年收入为886.7亿元,较去年下降了10.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的骤降,主要与近几年的收购项目不利表现密切相关。作为中国第二大乳制品企业,蒙牛在过去几年内的归母净利润一直维持在50亿元左右,但2024年的业绩却显示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分析指出,当前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着原奶供给过剩和终端需求不足的双重挑战。液态奶作为蒙牛的核心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82.4%,但其收入同比减少了10.97%,降至730.66亿元,成为整体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得益于原奶价格的下行及精细化的成本管控,蒙牛的毛利率提升至39.6%,经营利润率也攀升至8.2%,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蒙牛在2024年对其旗下的澳大利亚奶粉品牌“贝拉米”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高达46.45亿元,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因乳牛公允价值变化导致蒙牛应占亏损8.27亿元,合计对净利润造成43.3亿元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加剧了蒙牛的财务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财报是新任总裁高飞上任一周年后提交的首份报告。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利润大幅下跌的根源多与前任总裁卢敏放时期的激进扩张战略有关。在卢敏放的领导下,蒙牛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了贝拉米、并购妙可蓝多,并与现代牧业展开联营合作,旨在扩大其在奶粉、奶酪及上游供应链等领域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些扩张措施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亏损。尤其是蒙牛在2019年以近71亿元的高价收购贝拉米,但随后的业绩未能达标,导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达13.62亿元。

当前,蒙牛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除了商誉减值带来的影响外,贝拉米与雅士利等并购标的的连续减值也暴露了其激进扩张策略的潜在风险。同时,蒙牛与中国最大的乳企伊利乳业的差距进一步加大,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净利润仅为伊利的三分之一。未来,如何在并购扩张与财务健康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将是蒙牛能否重回增长快车道的关键所在。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