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于洛杉矶召开的米肯研究院全球大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乔治艾娃警告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将导致中国的出口需求急剧下降,结合欧洲市场需求的减少,中国将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压力。
乔治艾娃在会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一直呼吁中国必须改变其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转而向消费导向发展。她强调,中国必须解决影响其国内与国际经济的四个主要问题:首先,必须从出口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其次,整顿房地产行业以恢复市场信心;再次,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最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会上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回归其核心任务。对此,乔治艾娃回应称,IMF一直在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必要改革。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需求急剧下降,而欧洲的需求也在减弱,这一趋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通胀。自2023年以来,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低迷,反映出消费不足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的消费信心低迷。
疫情封控措施放宽后,中国的通缩警报接连响起,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刺激消费,中共央行采取了下调利率和引导长期债券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甚至有银行取消了三年以上的大额存单,试图迫使民众将存款转化为消费。然而,尽管官方呼吁民众增加消费,许多人却表示“没有钱消费”。
面对这样的经济挑战,乔治艾娃的发言无疑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醒全球市场关注中国经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