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在2023年初完成了创始人马云控制权的解除,最近这一进展再次引发了公众关注。分析认为,此事可能与中共内部的派系斗争,特别是在北戴河会议期间的博弈有关。马云被迫放弃对自己创办公司的控制权,这一事件被视为在中共治理下民营企业家命运的缩影。

据了解,蚂蚁集团的股东投票权在2023年1月进行了调整,马云自愿放弃了控制权。根据中共央行的公告,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表明马云放弃控制权的相关程序已经完成。这一消息在今年4月曾被热炒,近期再次受到瞩目。

时事评论员指出,马云的控制权解除与中共党内不同派系的斗争有关。他曾有多个支持者,包括江派、胡派和习家军等。当前的讨论虽未明确对哪个派系有利,但却将习近平的“国进民退”政策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蚂蚁集团起源于淘宝网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2014年,阿里巴巴将金融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自成立以来,马云一直是这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在2020年,由于对政府监管的批评,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被叫停,随之而来的重组和股权调整使得马云的控制权大幅降低。

2020年10月,马云在一次金融峰会上批评银行监管,几周后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被暂停。自此,蚂蚁集团被要求重新调整与阿里巴巴的股权和管理层关系,停止了多个金融产品的运营,同时引入了国有资本的股东。

2023年1月,蚂蚁集团宣布马云的投票权从53.46%降至6.208%,标志着他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时代结束。此外,蚂蚁集团也在逐步退出与阿里巴巴的关联,包括出售媒体与文化投资等。

尽管市场上流传着蚂蚁集团可能重启上市申请的消息,但目前尚无确切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近期与中国稀土集团合作发布的稳定币计划也遭到了辟谣,显示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企业家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马云的经历被广泛解读为中共政治环境变迁的缩影,反映出政府对企业的严格控制。专家表示,这一切都是中共迫使企业家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无奈选择。随着习近平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加强,马云的命运无疑成为了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写照,折射出中国商业环境的严峻现实。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