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日是中国大陆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但在即将到来的2025学年,大连科技学院却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教职工的工资数月未发,学校的总负债已超35亿元,开学在即却可能面临停摆。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揭露了大连科技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工资被暂停发放的现状,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学院发出的一封信中披露,由于未收到任何法律文书和通知,学校的所有相关账户已遭大连市中级法院冻结,导致7月份的工资未能发放,开学在即,学校运营岌岌可危。校方回应称,将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临时困难补贴和慰问金,以应对当前困境。
大连科技学院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学院现设有7个二级学院和5个教学单位,开设35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根据最新的招生情况,该校已在全国22个省份录取了超过2900名本科新生,现有在校生约为1.2万人。
尽管学校面临财务困境,其收费政策依然维持不变,本科专业的学费在26,000元至28,000元之间,专科学费为18,000元,并要求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后的10天内缴清学费。然而,学院的背后企业——大连阳光世纪教育的法定代表人高小涵,正面临多起法律纠纷,且有多条限制高消费记录,令外界对学校的财务状况产生疑虑。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大连科技学院有2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超过2.3亿元,历史被执行人信息达35条,总金额超过35亿元。最近的一条执行信息显示,法院已恢复对学校账户的执行,执行标的超过1.3亿元。
尽管如此,学校的招聘活动依旧进行,发布了2025年的招聘计划,计划招募包括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42个岗位。对此,大连居民陈浩(化名)表示:“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务,不应被资本逐利所扭曲。23年的民办高校,仅学费收入就接近3亿元,为何会背负如此沉重的债务,连教职工的工资都无法支付?”
陈浩进一步指出,高小涵的法律问题及其对学校财务的影响,可能导致学生缴纳的学费被法院冻结,学生们成为了这一危机的“背锅侠”。许多网友对此表达了担忧,认为民办高校需要大企业的投资支持,而当前的教育畸形化现象让不少人即便毕业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这一波财务危机的背后,许多人开始质疑学校的资金使用是否存在不透明的情况,甚至暗示学费收入可能被挪用于偿还关联企业的债务。大连科技学院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教育的公益属性在此时显得尤为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