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罕见的公开声明中,中共国安部于3月19日揭露了一起涉及科研机构的泄密事件,案中一名工程师因间谍罪被判处死刑。尽管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官方并未透露具体的科研单位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关键细节。

根据国安部的报告,这起案件源于一名刘姓男子,他曾于某科研院所担任助理工程师。刘因未能获得晋升而心生不满,最终选择离职。在离职前,他私自复制了大量机密资料,企图以此对上司进行报复。

离职后的刘转任一家投资机构,但因投资失利而陷入经济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他设计了一套出售国家机密的方案,并主动与境外情报机构接触,试图将机密资料出售给对方。为掩盖身份,刘购买了多张非实名IC卡和SIM卡,频繁更换联系方式,并利用暗号与对方联系。经过半年时间,他秘密往返于多个国家,最终被指控严重泄露国家秘密。

尽管国安部的声明中没有披露刘姓工程师的具体身份及执行死刑的时间,但这一案件引发了评论员的讨论。时事评论员李林指出,虽然表面上看是因报复而泄密,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内部斗争。科研单位通常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内部腐败和利益分配不均也可能是导致泄密事件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中核集团曾发生过多起重大泄密事件,涉及到关键的核军工项目。前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判无期徒刑,而他所涉及的间谍案更是让中共中央高度紧张。

当前,中共针对军工系统的整肃行动持续进行,多个科研专家因涉嫌不当行为被免职,后续处理情况仍不明朗。独立评论人杜政在近期的文章中提到,当前官场中流行“内部处理”,许多人甚至被秘密判决和处决,间谍罪的秘密判刑案例屡见不鲜。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共内部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动荡,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敏感性。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