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升值,但当前人民币的表现依然“极其疲软”,这对公平贸易构成了不利影响。他强调,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若要恢复到合理水平,可能需要约15%的升值,以弥补过去几年的贬值幅度。

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中国的货币管理策略始终是一个争议焦点。美国曾多次指责北京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以促进其出口。塞瑟表示:“北京正在逼近从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吸引需求的极限。”他指出,若不希望引起政治反应,中国需要适度允许人民币升值,并进行政策上的调整。

此外,塞瑟还提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应过于依赖出口贸易,而应更加重视国内需求的振兴。他认为,只有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超过7,才能够真正促进公平贸易。

分析师们也对人民币的未来动向进行了分析。中共央行设定的每日人民币参考汇率显示出升值的趋势,而市场交易员则押注美联储可能降息,这使得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上涨。高盛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每日中间价出现了异常的升值倾向,标志着其引导人民币逐步走强的政策。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美元强势且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央行往往会将人民币设定在低于即时汇率的水平。然而,近期市场走势并未遵循这一模式。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在岸汇率设定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美元兑7.1030,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涨了0.65%。而周一的每日参考汇率则略微下降,设定为7.1072。

在8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21%,截至周一中午报7.1279。高盛指出,人民币的收益率远低于其他货币,这使得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收益不如持有其他货币的收益。市场对美联储可能降息的预期也是推动人民币走强的原因之一。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8月底的演讲中释放了鸽派信号,暗示9月份可能降息,使得市场对美元与人民币等低收益货币的利差收窄产生了乐观预期。

根据高盛的预测,到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预计将升至7.0,且在岸和离岸汇率可能会接近央行设定的每日中间价。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