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疲软,中国各行业正陷入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为了刺激销量,企业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面对经济低迷和激烈的内卷式竞争,通货紧缩的挑战愈加明显。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9月10日披露,8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下降0.4%,降幅超出经济学家的预期。与此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同比下降了2.9%。在过去的八个月中,CPI已出现六个月的年同比下跌,平均降幅为0.1%,显示出通缩压力的持续。
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消费者和企业的出行、聚会和活动都明显减少。位于北京的北苑大酒店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开始在晚上设立摊位,向路过的行人提供美食。厨师王师傅表示:“以前我们在酒店餐厅里卖炸乳鸽,每天只能卖出六七十只,现在能卖出200只左右。”然而,这些炸乳鸽的售价也从之前的8美元降至5.3美元,显示出物价下跌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下班途中,消费者万强选择在北苑购买一份包含鸭脖、鸭翅和包子的晚餐,花费略高于4美元。他感慨道:“经济形势不太好,但食物质量很好。”
造成商品降价压力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各行业面临的内卷化竞争。从电动汽车到外卖服务,各领域生产过剩,加剧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法国外贸银行的经济学家指出,尽管一些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看似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上却因通货紧缩而面临收入不足的问题。
外卖行业竞争尤为激烈,市场领头羊美团正在承受来自阿里巴巴和京东的强烈竞争。这两家公司纷纷推出优惠券,争夺市场份额,导致三者的利润大幅下滑、营销费用激增。高盛预测,未来一年内,阿里和京东的外卖业务将分别亏损410亿元和260亿元,而美团的EBIT也将减少250亿元。
尽管价格战使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降低,但也增加了经济陷入通缩恶性循环的风险,这可能迫使企业裁减更多员工。高盛在发布8月份的CPI和PPI数据之前,曾预测批发价格通胀将维持在“深度负增长”的状态。
在这个通货紧缩的环境下,消费模式也在悄然改变。二手奢侈品的需求激增,以至于在线二手平台“转转”在北京市中心开设了实体店。消费者郝文丽表示,过去购买新商品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但如今,她更倾向于在二手店购物以节省开支。
经济学家们警告,随着制造业利润持续下降,未来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可能会更加严峻,找工作的难度也将加大。整体来看,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