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网信办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此举迅速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嘲讽与质疑。许多博主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和房市萎缩的严峻形势,民众的信心已经崩溃。而官方最害怕的,恰恰是那些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抱怨声和“唱衰”言论,这种共鸣的扩散令中共倍感恐惧。
根据网信办的公告,这项专项行动旨在整治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包括挑动群体对立、宣扬暴力、虚构灾情等现象。官方明确指出,任何与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负面情绪都将受到重点监控,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群体矛盾的内容。对于年轻人流行的“躺平”和“摆烂”文化,官方的打击力度更是显而易见。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很多网民认为这项行动实际上是在全面封杀民众的自我表达。在中共的高压环境下,连轻松的自嘲都不被允许,几乎所有热门社交平台都难逃其咎。按照网信办的说法,任何关于经济、金融、社会保障的负面言论都可能被视为恶意传播,这意味着人们不能谈论房价下跌或失业问题,甚至连对物价的抱怨都有可能遭到审查。
对于网信办所称的“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许多网民表示,这其实只是为维稳服务的幌子。有人甚至调侃称,网信办的这一行动让人感觉中国经济“马上就要起飞了”,希望在整治后网络舆论能充满正能量的口号。
时政博主“袁成”对此表示,官方针对当代年轻人流行语的直接打压,实际上是在压制社会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难以结婚而感到绝望,耳边却传来“不能抱怨现实”的声音,这样的政策只会让网络空间充满虚假的祥和与孤独。
“袁成”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目的。他指出,表面上看,网信办是在整治负面情绪,但实际上他们最害怕的是民众对矛盾的讨论扩散。当前经济形势不佳,失业率上升,民众的真实感受一旦被传播,将成为官员们最忌惮的“唱衰”声音。与其说这是改善网络环境,倒不如说是在治理人心。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年轻人逐渐习惯了冷漠与压抑,一旦体验到正常的人际互动,便会对理想的社会生活产生强烈渴望。尽管官方试图通过删除言论来控制舆论,但人们的真实感受却无法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