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位于北京海淀区的豆瓣书店宣布将正式闭店。店主卿松直言不讳地表示:“生意一直不景气,今年尤为严重,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一消息在书友圈内迅速传开,并于9月初通过其官方微信得到了确认。

豆瓣书店自2006年开业以来,一直以销售库存书籍和二手书为特色,虽然其名字与知名社交平台豆瓣网相同,但二者并无直接关联。书店的面积约为6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仅几百米。然而,这样的优势并未能帮助书店摆脱困境。近年来,豆瓣书店曾尝试通过朋友圈荐书和推出图书盲盒等方式自救,然而收效甚微。

卿松还提到,随着一些出版社开始在线直播以低价销售库存书籍,这给以传统方式经营书店的豆瓣带来了不小的生存压力。他感叹:“当我得知合作的出版机构通过直播以折扣价清理库存时,我意识到我们这样纯粹卖书的书店已经完全没有生存空间了。”

不仅是豆瓣书店,许多网红书店也未能逃过这一倒闭潮。近期,著名的茑屋书店在成都的门店宣布将于2025年8月31日关闭,而自去年以来,茑屋在中国的多家门店相继停业。其他网红书店如厦门的“十点书店”也于2024年全部关闭,钟书阁、言几又等品牌门店数量显著减少。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实体书店发展报告》,全国独立实体书店的数量已经从2019年的近3万家锐减至2024年的1.68万家,五年来减少了44%。在这一过程中,独立书店的倒闭率超过40%,平均每年有超过2600家书店停业,营收也普遍下降了25%。

尽管实体书店面临重重困境,中共国有的新华书店却在逆势中增长,2023年其资产总额突破2575.98亿元。新华书店的成功并非源于普通图书的销售,而是依赖于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发行,这一“刚需生意”占其业务的70%以上。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内容载体的替代,电子书市场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其次,线上书店以低成本的优势对实体书店形成了压制,尤其是在价格竞争上。此外,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传统书店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变得奢侈,顾客在书店的停留时间大幅缩短,许多人仅是“逛逛”而不购买。

最后,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双重压力更是让许多书店难以为继,尤其是在高校周边,房租占比甚至超过60%。相比之下,线上书店的仓储成本仅占营收的5%,使其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明显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书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