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连续五个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后,中国开始以创纪录的速度向全球市场倾销低价商品,覆盖从家电到机械零件等几乎所有产业。这一举动引发了多国业者的强烈反弹,各国政府纷纷展开反倾销调查。
墨西哥已宣布对包括中国汽车、汽车零件及钢铁在内的商品征收50%的关税。与此同时,智利和厄瓜多尔也开始悄然提高对中国低价商品的额外费用,以应对中国电商平台“Temu”在拉美市场的迅猛扩张。
此外,日本、印尼和印度等国的民间企业也在呼吁政府加强反倾销调查。根据日本政府的声明,截至8月,日本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已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在钢铁、化学品和机械设备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审查。
印尼贸易部长承诺将密切监控中国的倾销行为,回应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该视频显示中国广东商家计划以每件仅“0.8美元”的价格向印尼多个主要城市倾销牛仔裤和衬衫,这一行为在印尼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也已收到多达50份针对中国及越南商品的调查申请。这显示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商品倾销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
尽管中国的出口贸易在激增,但这一现象并未能为国内经济带来实质性改善,反而使得国内的通缩问题加剧。分析人士指出,受当局“反内卷”政策影响,中国工业企业不得不降低出口价格以提升销量,导致利润下降1.7%。这可能是自1970年代末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长通缩期。
尽管如此,许多国家已经与美国达成了关税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的意愿,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些喘息空间。研究机构Gavekal Dragonomics的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分析指出,各国的低调反应可能与持续的美国贸易谈判有关,部分国家不希望成为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因素,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会暂缓对中国征关税,以便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作为让步筹码。
彭博经济研究的专家曲天石也表示,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成功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施压,这将使中国在应对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和人口老龄化等内部挑战时面临更大困难。虽然北京可能会立即采取对等关税反击,但此举可能在其急需盟友之际疏远重要合作伙伴,随着时间推移,还可能促使企业在合作伙伴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
特朗普近期还呼吁北约成员国对中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以回应中共对俄罗斯的支持,这无疑为全球贸易格局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