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的清科半导体公司近日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原定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的高端芯片项目也因此宣告终止。此外,福建泉州的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也在9月初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显示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严峻形势。

根据金华市婺城区法院的公告,清科半导体的破产清算案于8月5日正式受理,并于9月3日指定浙江振进律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法院要求所有债权人在收到通知后的15天内提交相关资料,并在10月15日前申报债权。首场债权人会议计划在10月21日召开。

法律界人士朱先生指出,此次公告标志着案件已进入实质清算阶段。他提到,随着破产案件数量激增,地方法院正忙于处理这一系列案件,清科的破产案从立案到会议安排的迅速进展,表明地方政府正推动企业破产程序的常态化。

清科半导体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实缴资本为5,061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叶茂森。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并涉及人工智能运算模组及物联网终端产品的研发。2022年,清科启动了金华高端芯片产业基地项目,计划建设研发中心、封测厂房和应用示范区,但如今这一愿景已成为泡影。

金华科技园区的创业者邹俊表示,这类项目在启动初期往往依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与贷款,研发周期较长且资金压力巨大,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清算程序便会随之启动。他指出,当政府停止对高风险项目的支持时,这些企业的存活几率极低,最终往往只能选择关门。

与此同时,根据各地法院公告及媒体统计显示,截至10月,至少已有9家涉及芯片设计、封测及智能制造的企业被裁定破产,包括江苏的振芯半导体、上海的立可芯半导体、以及四川的上达电子等。这些企业大多成立不久,甚至有近40%的公司成立不到三年。

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对此现象发表看法,认为地方投资项目的资金结构过于单一,一旦企业出现资金紧张,便难以为继。有评论指出,这些芯片公司缺乏核心技术,很多企业只是为了获得补贴而成立,运营几年后便倒闭。还有人认为,中国半导体资源被重点扶持的企业垄断,民营公司缺乏足够的研发空间。

一位产业政策研究者表示,清科半导体的破产并非个案。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半导体制造和封测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在国际供应链受限和美国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企业面临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中断的困境。随着地方财政紧张,政府的补贴和产业基金逐渐减少,部分项目无法再获得资金支持,只能停止运作。

该学者进一步指出,目前大多数地方半导体公司仍依赖政策支持维持运营,但在持续上升的经济压力下,这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将成为资金收缩下的首批清理对象。

此外,福建泉州的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1日被裁定进入破产清算,债权申报期限设定至11月10日。该公司曾被视为地方重点企业,代表了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实力。然而,网民评论指出,中国地方半导体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更多依赖政府补助,反映出当前行政投资导向下的结构性问题。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