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使得民众的资产缩水高达80%。在这样的背景下,刚刚召开的四中全会却在官方舆论中显得格外沉默,这种沉默引发了网络上对中共高层权力斗争及“变天”可能性的热议,许多人认为经济困境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势。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向松祚几年前的一段警告录音再度被广泛传播,成为当前经济危机的有力注脚。在这段录音中,向松祚指出,经济下行已经成为共识,这种压力从中共最高层直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在不断被提及。
向松祚特别提到中金公司前CEO朱云来,后者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总债务已经达到600万亿人民币。这一惊人数字不仅包括了官方统计中常被低估的隐性债务,还特别涵盖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担。向松祚强调,中国的经济模式如果仅依赖于这一债务泡沫是否能持续下去,实在值得怀疑。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老百姓的财富中,房地产占据了80%,而房地产的市值高达65万亿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GDP总和。这样的经济结构显然是脆弱的,尤其是当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仍然是垄断性质的房地产和烟草公司时。
财经博主“Tom”指出,向松祚的警告实际上反映了资产泡沫破裂对社会信心的严重打击。他引用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强调“明斯基时刻”的风险:即市场突然意识到所持有的资产一文不值,信心崩溃将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
如今,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清晰地展示了向松祚的宏观警告并未减弱。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已超过8.5万亿元,这种现象并非健康的投资信号,而是地方政府应对债务压力的“续命三板斧”,显示出宏观债务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分析指出,这笔巨额债务主要由居民债务、非金融企业债务和各级政府的显性债务构成。虽然理论上新增债券应当用于投资建设以促进发展,但现实中由于大量项目收益不足,导致新增投资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向松祚所担忧的经济模式,正是用未来的债务换取当下的GDP增长,而代价则是更沉重的未来债务负担。
在地方财政面临的巨大压力下,政府不得不通过特殊新增专项债来偿还拖欠款项,进一步暴露出财政的紧张状况。地方政府的“借新还旧”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信心的崩塌风险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危机。
总之,中国经济亟需一场摆脱债务扩张依赖、转向内生增长模式的结构性变革,以避免“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