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抗议事件数量激增至1,392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这种趋势已持续六个季度,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讨论,尤其是以“跳楼威胁”作为抗议手段的事件数量显著上升。

研究表明,抗议活动主要由工人(占38%)、业主(29%)和村民(15%)等群体发起,其余则包括家长、学生、投资者、消费者、宗教少数群体及活动人士等多种群体。在各省份中,广东省的抗议事件最为频繁,占据16%的比例,其后是河南、湖南、河北和山东。

此外,学校逐渐成为抗议活动的热门场所,民众因对校园安全的担忧而发起大规模示威。例如,四川省江油市一所学校近期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抗议活动最终演变为街头示威,参与者高呼“反对霸凌”和“还我民主”。尽管抗议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最终仍遭到当局的镇压。

根据异言网自2022年6月以来的统计,中国的抗议事件呈上升趋势,累计达到12,331起。在教育领域,自2022年6月以来,各级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抗议事件达168次,从2023年和2024年的平均每年40起增加到2025年的87起(截至9月)。

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危机,许多官员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教师、购房者和建筑工人等群体的抗议。随着人口减少,学校也面临经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抗议者选择以“跳楼威胁”作为抗议手段,他们站在高处以表达不满。自2022年6月以来,已有307起以此方式进行的抗议事件被记录,几乎所有事件都与经济问题相关,如拖欠工资或烂尾楼等。特别是在广东省,深圳是这一抗议形式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5年,跳楼抗议事件的月度发生率增长了四倍。这一抗议方式的扩散,可能源于公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情绪加剧,促使不同群体尝试更为极端的抗议手段。

在社交媒体上,异言网的数据引发了众多讨论,网民纷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一些评论提到“暗流涌动下的中国”,还有人表示“共产党要逼死中国百姓”,并认为反抗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流。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分析认为,许多维权抗议最初只是为了维护个人权益,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些事件可能演变为影响政局的导火索。他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抗议活动开始直指中共,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北京三里屯街头出现了反共标语,呼吁“开放党禁,自由组党,建立新中国”。这一举动显示了公众对政治体制的不满情绪正在逐渐升温。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