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律师行业正经历着一个看似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背后却隐藏着严峻的内卷现象和畸形的生态环境。根据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6胡润智榜·大中华区卓越推荐律所TOP100》,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数量已达到4.5万家,律师人数更是从2015年的29.7万激增至2025年的83万,增长幅度接近1.8倍。然而,这一数据背后却是大量律师因生存压力而选择退出行业的悲惨现实。

在深圳,张茂荣律师提到,2025年前十个月主动注销律师证的人数已达1221人,预计年底将达到1500人,约占该市26929名专职律师的5.6%。他指出,进入行业的往往是刚通过法律职业考试的新人,他们对实际的执业环境缺乏了解,带着理想主义的冲动进入这个行业。而离开的则多是经过深思熟虑,失去希望后的无奈选择。这种变化反映了律师行业的生存环境,进场人数再多也无法掩盖行业的困境。

广州的一位律师表示,许多注销执业证的律师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选择转行成为公司法律顾问等。近年来,司法考试的放宽使得更多素质不高的人也能顺利入行,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尽管律师数量看似繁荣,但收入和工作压力却在不断上升,许多律师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受到影响。

在这个行业中,案源逐渐向少数资源丰富的大型律所集中,普通律师即使接到案子也很难收回费用,生计愈发艰难。一位在北方小城市执业的律师表示,虽然案子不少,但收不到代理费,收入远不如从前。这一现象不仅困扰着资深律师,年轻律师同样面临着接不到案子的困境。

随着律师行业的内卷加剧,许多业内人士感到深深的不安。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许多曾经身着西装、出入高档写字楼的法律精英,如今却在为生活奔波。有人甚至选择注销执照,转行做外卖或直播,昔日的体面已不复存在。

律师们在讨论中普遍认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人开始考虑转行。一些律师因工作压力而出现焦虑症状,甚至面临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经济下滑和司法不公更使得律师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许多案件的委托人因不满结果而要求退费,进一步加剧了律师的困境。

在行业的畸形发展中,关系的作用愈加凸显。一些律师坦言,拥有背景的同行在业务中更具优势,而没有资源的律师则面临生存挑战。很多当事人在寻求法律帮助时,更倾向于走关系而非依靠法律,致使许多律师不得不顺应市场,成为法律交易的中间商。

总的来看,虽然律师行业在数量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现实却是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个体律师的处境愈发艰难。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未来的律师生涯将何去何从,仍待观察。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