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一种让商家倍感困扰的现象——消费者频繁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导致退货率飙升。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临近,商家们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这一局面,一些商家甚至在衣物上悬挂“巨型吊牌”或安装“密码锁”,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并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根据公开数据,电商女装的退货率高达50%至60%,而直播销售的退货率更是超过80%。许多消费者并非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退货,而是选择在试穿后以“无理由退货”为由,进行所谓的“薅羊毛”行为。

一些商家对此无奈地表示,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退货问题。北京的一家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们为了防止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决定在衣服的拉链上挂上一把显眼的密码锁。商家表示,“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虽然密码锁不会影响顾客的试穿体验,但商家在顾客确认收货后会告知密码,并将锁直接送给顾客。

该商家透露,去年因顾客试穿后退回的衣服,造成了数千元的损失,而今年的情况并未改善,退回的衣物上常常带有洗衣液的气味,根本无法再进行二次销售。

利用平台政策进行“薅羊毛”的事件屡见不鲜。今年4月底,沈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60多名学生在运动会后集体网购衣服,并以“质量问题”为由进行退货,导致店主损失至少8000元。广州的一位女装电商从业者李女士表示,去年“双十一”期间,她们预备了500万元的货物,但退货金额接近400万元,光运费险赔付就花费了12万元,许多退回的衣物都存在明显的穿着痕迹,直接造成了超80万元的亏损。

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某头部网销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但净利润仅在两三百万之间。应对退货所产生的仓储、分拣、清洗和修复费用,每年就要耗费近千万,再加上平台佣金和推广成本,利润几乎微乎其微。

尽管损失惨重,商家在维权过程中常常面临举证难、取证困难的问题,很多人只能默默承受损失。据报道,部分承受不起压力的商家无奈退出市场,甚至出现了欠款“跑路”的现象。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