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中美领导人会晤后,中国已经开始重新采购美国的农产品,包括小麦和高粱。这一举动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期间,中共国有企业还举办了大豆采购的签约仪式。

众所周知,中国是美国农民最大的市场,然而在历经多轮激烈的关税战后,中方巧妙地将其庞大的农作物需求转化为贸易谈判的筹码,逐渐避开了美国的小麦和大豆,选择了其他供应来源。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11月6日,两名美国贸易商透露,中国买家已订购了两批美国小麦,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采购。此外,还有一批高粱货物已从美国运往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天,北京确认暂停对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其中包括农产品,但美国大豆仍面临13%的关税壁垒。

此次采购的具体情况显示,包括12万公吨的美国软白小麦和春小麦,预计将在12月装运。一位驻新加坡的粮食贸易商指出,这一采购行为更多是中方在展示对美国粮食采购的承诺,尽管美国小麦并不算便宜,这表明其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的政治动机。

与此同时,中共国有粮食采购商中粮集团在上海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也举行了大豆采购签约仪式,尽管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上周,美国总统与中共党魁在韩国的会晤后,北京承诺将增加从美国的商品进口,包括恢复大宗大豆订单。

白宫表示,中方计划在2025年最后两个月内至少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购买至少2500万吨。然而,北京尚未确认这些具体的采购数字。

在美国销售逐渐恢复、南美价格回落的背景下,大陆进口商已经购买了20批价格更低的巴西大豆。此外,在“川习会”前,中粮集团也曾购买了三批美国大豆。

美国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共将美国大豆视为政治棋子,但局势似乎正在发生改变。同时,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已同意额外购买1900万吨的美国大豆。这一切都表明,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交流仍在继续。

不过,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统计,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在2021年仍仅采购了其承诺购买的美国农产品的83%,这显示出让北京履行协议的难度依然存在。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