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高速公路上一起小米SU7汽车事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3月29日晚,这辆车在行驶过程中撞上了护栏并发生了火灾,车内的三名女孩不幸遇难。死者家属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指责小米公司在事故后未能及时与他们联系,并对车辆安全性提出质疑。
据报道,死者罗某的父亲透露,他的女儿与两名室友在那天晚上前往安徽池州,准备参加次日的事业编考试。不料,意外发生,三人全部遇难。罗父回忆称,自女儿获得驾照以来,她一直驾驶家里的油车,直到她的男友购买了小米SU7,并让她驾驶。
罗父对小米公司的反应感到失望,表示他们并未主动与家属联系,客服仅告知已上报事件。罗某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描述了她们得知事故的经过,强调事发后他们迅速从武汉赶往事故现场,但到达时孩子们已被送往殡仪馆。
小米公司在事故发生后发布声明,表示将成立调查小组,并对事故展开调查。然而,罗某的母亲表示,自事件发生以来,仍未接到小米的慰问电话,质疑车辆为何在撞击后会自燃,以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
小米创办人雷军对此事故表示沉重关切,并透露公司团队已于次日赶赴事故现场,协助警方调取相关数据。然而,事故的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中,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答。
根据小米公司的初步调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模式,时速为116公里,行驶过程中因施工路段而改道,最终与隔离带发生碰撞,碰撞前的时速约为97公里。事故的起因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成熟度的质疑。
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对小米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表示担忧,认为事故暴露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潜在风险。前《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也在网上发文指出,事故的发生为公众理解智能驾驶的本质提供了深刻教训,呼吁各厂家在宣传时应更加谨慎,避免误导消费者。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公众对于小米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事故原因的调查结果充满期待,许多人呼吁在技术尚未成熟之前,不应过于依赖智能驾驶系统,确保自身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