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再度升级。美国政府于4月8日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从34%提高至惊人的84%。紧接着,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4月9日发布公告,决定自4月10日中午12时01分起,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50%的关税,使得关税总税率达到84%。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也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并立即生效。
川普在讲话中提到,全球超过75个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并未对美国采取任何形式的报复,因此美国暂时不会对这些国家实施对等关税,给予90天的缓冲期,仅对这些国家征收10%的关税。然而,他强调,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缺乏诚信与尊重,因而美国决定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25%的关税,立即生效。
一位匿名的台湾商人表示,中国每年从对美贸易中获利超过3000亿美元,若这一出口收益大幅减少,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创。依赖对美出口的工厂将面临倒闭潮,随之而来的将是大规模失业,工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金融体系将面临债务风险。失业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打击内需,形成恶性循环。
这位商人指出,中国的消费市场本已低迷,外贸型产业的倒闭将导致更多失业,消费情况将更加恶化。尽管中国希望通过刺激消费来弥补出口的损失,但效果却非常有限。他预计2025年,中国的GDP增长将至少减半。
在浙江,一位内销厂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表示,上游外贸企业已久未接到订单,转向内销却造成了新的内卷。在内销市场中,各厂商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加征关税的举动是一种震慑策略,目的是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并迫使中国重新进行谈判。尽管习近平政府不打算退让,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产能和低成本优势,但这一轮关税调整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中国。商界人士认为,美国提高关税并非底牌,而是为了向中国施加压力,推动其在贸易问题上作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