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再度升级,中国宣布将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这一决定标志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急剧恶化,双方的紧张局势愈发加剧。

在中国沿海的主要出口地区,如广东和浙江,货运活动几乎陷入停滞,港口的集装箱如山般堆积,形成了显著的物流瓶颈。民众的悲观情绪在社交网络上蔓延,甚至出现了自嘲的“怎么吃树皮”的话题,反映出社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无奈与失望。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表示,鉴于美国在4月10日宣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进一步提高至125%,自2025年4月12日起,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上调,从原来的84%提高至125%。在这样的关税水平下,美国的商品在中国市场几乎失去了接受的可能性。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网络热议,网民们纷纷表达对中美关系降至历史低点的担忧。有人指出,此次对抗的升级意味着双方贸易往来将彻底断裂,这并非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美国总统川普在4月2日启动了全球“对等关税”政策,旨在通过相应的关税调整来纠正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根据这一政策,美国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税将普遍提高至少10%,而对中国的关税则计划上调至34%。中方对此迅速做出反击,宣布加征34%的关税,并表示将“奉陪到底”。

随着局势的升级,川普进一步表示,如果中国不撤回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措施,美方将自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的关税。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企业开始感受到“惊涛骇浪”。

自此之后,白宫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率提高至104%。而中国在4月10日再次做出反应,加征来自美国的商品关税至84%。最终在4月11日,川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

外贸大省的出口工厂受到严重冲击,浙江和广东的许多工厂被迫停产,仓库里堆积着大量原本计划出口的商品。网络上关于“如何应对高关税”的讨论层出不穷,显示出民众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

据报导,自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以来,中美航线的货运量大幅下降,许多航班被取消,出口商纷纷暂停发货,上海港的繁忙景象骤然消失。空运市场同样受到重创,预计下周货运量将大幅减少,主要航空公司已经大幅削减航班。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和个人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民间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正在加剧。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共政府借此机会炒作民族主义,试图增强内部凝聚力,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仍值得怀疑。

总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朝着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经济走势仍然充满变数。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