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多家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相继降低存款利率,幅度在10到50个基点之间,许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以下,逐渐走向“1时代”。

根据4月14日的报道,平安银行深圳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上周,我们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几乎所有产品的利率都已低于2%。”该行的“平安存”三年期定存年利率从2.05%下调至1.65%,降幅达40个基点。此外,浦发银行在4月7日也调整了其特色定期存款产品,三年期年利率从2.15%降至2.05%,下调幅度为10个基点。

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安徽新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武汉众邦银行等近20家银行也相继下调了部分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此次调整主要集中在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调降后,众多银行的存款利率均已低于2%。

在这一系列的减息中,存款利率的期限倒挂现象逐渐成为常态。平安银行的三年期定存年利率降至1.65%,已低于两年期的1.70%。江西江州农商银行也在4月9日进行了挂牌利率的调整,结果显示其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5%、1.48%和1.47%,全线出现倒挂现象。

另外,招商银行经过多次调降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6%,而五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5%,出现了五年期存款利率低于一年期的情况。与此同时,以往存款利率较高的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也开始放弃高息揽储的策略。例如,兴宁珠江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在4月1日后大幅下调,部分存款利率甚至低于国有大行。

业内普遍认为,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主要原因在于降低负债成本。根据中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处于历史低位,20余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65%,较2023年下降了19个基点。

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表示,短期内关税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基本面造成冲击,预计央行可能会降准降息,但需关注汇率压力以及长债利率快速下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柳荣也预计,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将面临下行压力,但幅度预计小于去年。

对此,网民们的看法不一。有用户指出,存款期限越长,银行需支付的利息越多,因而下调中长期利率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民众对于消费的意愿依然低迷,降息可能并不会刺激消费。

有网民表示,个人认为,无论降息降准,社会的本质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及教育等领域的担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令他们不敢轻易消费。另有用户提到,外贸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普通人对于未来的消费持谨慎态度,可能会继续选择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