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经济状况显著低于2018年贸易战初期的水平,但中共政府却在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一些中国网民感叹,外部加税、内部施压,日子愈发像是在高压锅中煎熬。

据高盛的报告分析,约有3%的中国劳动力,即约2000万个工作岗位,因关税上涨而面临风险。如今,中国的零工经济已吸纳了约2亿人,而许多中产阶级则因经济压力而被迫转向临时工作。曾经的稳定生活,如今变得岌岌可危。

尽管市场上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消费者却因经济不景气而不敢消费,许多人在求职时感到无比艰难。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示疫情后生意难以为继,信用卡逾期,生活完全依赖零时工收入。中共在过去三年的疫情封控政策下,导致不少中产阶层陷入“返贫”,纷纷转行做外卖骑手或网约车司机,以补贴家用。

东北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指出,2024年新涌现的2000万网约车司机中,许多人原本属于中产阶级。他强调,中产阶级的萎缩直接导致了总需求的持续下滑。他表示:“今年的最大困境是中产阶级的陨落,如今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拼多多式的生存方式。”

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由于美国取消订单的影响,预计贸易战将进一步加剧失业和求职困难。目前,只有15%到20%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远低于2013年的30%。一则关于中核集团校园招聘的消息引发热议,该公司在694名应聘者中仅招募一人,显示出竞争的残酷。

在此背景下,中共政府发表社论,声称已经做好与美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表示“美方的关税不会让天塌下来”。然而,许多民众却感受到生活的压迫,认为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企,消费信心下降。针对这种现象,一篇文章被迅速删除,其中提到:“外部加税、内部加压,企业生活越来越艰难。”

随着中美双方几轮关税互征,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已达145%,而中国则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最低关税。这一系列措施被认为是对中国外贸的“死刑”,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出口将很快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每年生产的商品远超国内消费能力,出口占经济增长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

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未来表示担忧,认为如果市场环境长期不改善,工厂可能会倒闭,员工的处境将最为艰难。中共政府在贸易战中的硬撑做法被认为加剧了经济的困局,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商业前景惨淡,消费者的信心也在持续下滑。

在这场复杂的经济博弈中,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民众对生活的焦虑感与日俱增。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