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5月2日正式取消了针对中国与香港包裹的“小额豁免”政策,此举被认为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商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专家指出,这一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营运模式调整及市场萎缩等多重挑战。

“小额豁免”政策最早源于1938年,曾多次调整其适用范围。2015年,国会将该政策下的货物价值上限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允许价值不超过该额度的货物免税进入美国。尽管该政策旨在便利国际电商与物流,但由于缺乏有效审查机制,早已饱受批评。许多议员指出,这一制度被滥用,成为走私芬太尼原料及其他非法商品的渠道。

前总统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所谓‘小额豁免’是一场针对美国小企业的巨大骗局,如今终于被终结。”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年查扣的知识产权侵权商品中,有高达97%是通过这一豁免政策进入美国的,这凸显了其在非法商品流入中的重要角色。

美国海关表示,取消“小额豁免”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打击未经审核的低价进口商品和走私行为。CBP发言人表示,海关将加强对包裹的筛查与纳税执行,以应对这一政策转变。

中国资本与金融专家徐真指出,“小额豁免”政策曾被中共用于倾销劣质商品,削弱美国产业的竞争力。徐真认为,中国商品通过这一免税直邮进入美国市场,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通道。

在政策变动的背景下,中国业者已开始探索“海运拼箱结合海外仓储”的新模式,以替代原有的直邮渠道。然而,尽管这种方法在合法性上具备优势,但前期投入成本高、运营要求高,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徐真分析称,此次政策变化将对中国制造和出口产业造成直接冲击,进而影响原料供应商及相关服务行业,整体产业链势必重组。财经专家黄世聪表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及众多小型卖家将受到直接影响,依赖直邮出口的卖家可能因成本提升而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小额包裹出口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金额从53亿美元激增至660亿美元,增长超过十倍。黄世聪进一步指出,取消免税后,产品需要经过报关与关税流程,这将增加报关成本,进而影响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

面对美方加强的课税监管,中共国务院宣布设立海南、秦皇岛、保定等多个城市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图通过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减轻美国的关税压力。然而,黄世聪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种策略只能在短期内奏效。

在政策正式生效前,许多企业已在美国境内仓库储备了大量货物,但随着库存消耗殆尽,后续运营将面临严峻挑战。据报道,像Shein和Temu等公司已经大幅削减在美国的广告预算,显示出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美国本土产业却可能因此迎来转机。许多美国电商平台正在协助卖家标示正确的原产地,以符合新的课税规范。美国制造商协会也指出,关税的恢复将有助于维持公平竞争,缓解对本土产业的冲击。

随着政策的实施,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可能会更加关注原产地,市场格局的变化将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