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CREC)近期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结果显示这家国有企业的整体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营收与利润双双下降,传统建筑业务面临巨大压力,市场环境持续恶化。
根据年报,2024年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16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78亿元,同比下降16.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21.21%。此外,该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约27151亿元,同比下降12.4%,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整体需求减弱,业务拓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不同业务板块来看,传统建筑业务疲软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铁路业务新签合同额约3194亿元,同比微增0.3%;公路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673亿元,同比下降24.3%;市政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936亿元,同比下降25.9%;城轨业务新签合同额仅为72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5.8%;而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约9211亿元,同比下降19.7%。这些数据反映出传统基建项目的增长空间收窄,市场竞争加剧,资金回款压力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中铁在4月29日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2485亿元,同比下降6.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0亿元,同比下降19.4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3亿元,表明企业短期资金流动性面临压力。
2025年第一季度的新签合同额为5601亿元,同比下降9.9%,延续了2024年的下行趋势。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受宏观经济调整、房地产市场下行及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中铁作为传统基建龙头企业亟需在新兴业务拓展、成本控制及资金管理方面寻求突破,以缓解当前增长乏力的局面。
中国中铁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及桥隧建设承建商,控股股东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是特大型国有企业,受中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享有建筑龙头企业的地位。此外,该公司在海外(主要是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承担大型基建项目,然而近期在泰国承建的办公大楼垮塌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
在今年3月28日,缅甸发生8.2级地震,距离震源超过1000公里的泰国曼谷审计办公大楼瞬间倒塌,造成44人遇难,50人失踪。这一悲剧无疑为中国中铁的声誉带来更大压力,进一步考验其在基建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