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职场的严峻挑战。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呼吁年轻人“下乡”,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5月4日中国的“青年节”上,习近平通过《人民日报》向新疆一所少数民族小学的青年志愿者致信,鼓励他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然而,观察人士指出,习近平的这一号召不仅是为了政治稳定,更是试图掩盖城市中日益严重的就业危机。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曾超过20%,而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实际失业率可能高达46.5%。随着外贸订单的锐减,许多年轻人被迫转向“灵活就业”,甚至出现了大量年轻人摆摊的现象。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创下历史新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招聘市场却严峻异常。例如,中共央企核工业集团在春季招聘中仅计划招8000人,却收到了近120万份简历,显示出竞争的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推动青年下乡的举措不仅让人想起了上世纪5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的悲惨历史。彼时,数以千万计的城市青年被迫迁往农村,导致了许多家庭的苦难与破碎。如今,许多人对这一号召感到不安,认为这是对历史的重演。

独立评论人士指出,习近平的这一策略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解决失业问题。分析认为,鼓励青年下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分散和吸收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试图通过复制历史的手段来应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危机。

随着经济的持续恶化,青年们的反抗情绪也在逐渐积聚。虽然目前许多年轻人因恐惧和被动而处于“躺平”状态,但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生存压力加剧,他们可能会选择反抗,形成新的社会运动。

专家们认为,习近平的政策不仅难以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从而威胁到中共政权的稳定。未来,中国的青年是否会在历史的重压下再次觉醒,值得关注。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