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贸易战的阴影下,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重重困境。随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实施高达145%的关税,一些商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布“洗产地”的广告,声称可以将货物运往马来西亚并重新贴上标签,以伪装成第三国产品,进而顺利出口到美国。这种现象引起了马来西亚政府的高度警觉,迅速出台新规以遏制这一行为。

“洗产地”指的是通过中转国的简单加工,将原产地标识更换后再出口到目标国家。这一手法在中国出口商中变得愈加普遍,许多商家试图借此规避高额关税。自4月以来,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出多个专门提供这一服务的账号,其中“Ruby—第三国转运”便是其中之一,广告内容声称能够帮助出口商将货物转运至马来西亚并取得新的原产地证书。

例如,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位灯饰出口商表示,面对美国的高关税,他们通过邻国转口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一做法在业内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同时,一些物流公司也开始提供转口服务,声称能够通过合法途径帮助客户规避贸易壁垒。

然而,马来西亚政府对此类行为表示强烈反对。5月5日,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宣布,自5月6日起,该部门将成为唯一签发对美出口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的机构,并停止授权地方商会和其他机构发放此类证书。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马来西亚试图保护自身的贸易信誉,防止成为洗产地的中转站。

外界对此反应强烈,一些博主甚至指出,通过马来西亚转口到美国的机会已经变得微乎其微,过去的“豪赌”如今已无可赌的空间。此外,随着中国出口商逃避关税的手段日益增加,美国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对货物的原产地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相关风险日益显现。

在周边国家,韩国、越南和泰国等地的海关部门亦加强了对中国货物的查验,严防成为洗产地的中转站。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相关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力求维护自身的市场稳定与国际声誉。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