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冲击下,中国的服务业信心在4月份出现明显降温,经济景气度跌至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出中国经济的持续萎缩。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4月份的指数为50.7,较上月下降了1.2个点,创下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扩张速度。

分析师指出,这一低迷的表现进一步证实了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拖累,影响已经超出了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或许高估了美国加征关税对其业务的实际损害。与此同时,财新网发布的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显示出类似的趋势,从3月份的51.8下降至4月份的51.1。这表明中国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张速度正在减缓,服务业的就业状况仍显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财新PMI的调查结果更侧重于中小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表现。第二季度的首月,服务业活动的放缓反映出中美关税战对商品贸易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蔓延至部分服务行业。关税的增加不仅使新商业订单的增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还对市场整体情绪造成了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业市场的乐观情绪已降至谷底,企业普遍对关税带来的影响感到忧虑。尽管整体情绪仍维持在扩张区间,但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已跌至历史第二低位,仅略高于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的2020年2月。

此外,4月份的财新制造业PMI同样表现不佳,下降0.8个点至50.4,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官方PMI数据也显示,美国大幅加征关税已对制造业活动造成了显著影响。两大行业景气度的双双下滑,使得4月财新综合PMI产出指数回落0.7个点至51.1,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的放缓。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内部挑战更加严峻。例如,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危机严重拖累了国内消费,导致市场需求不振。尽管中共政治局曾宣布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且早在2024年底,中国政府就已推出包括降息和放宽购房限制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但当前的效果似乎仍然有限。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