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曝光的重庆三峡学院采购案件中,该校计划购买一台普联品牌的“出口防火墙”(型号TL-R473G),中标价高达75万元。不过,令人震惊的是,这款设备在某电商平台的实际售价仅为299元。这一巨大的价格差异引发了广泛的质疑,校方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后,确认该设备实际上是普通的千兆有线路由器,根本无法满足其所需的网络防火墙技术标准,因此决定终止该采购合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职人员黄先生对此表示,这种所谓的防火墙技术,连很多内部员工都不清楚其真正的功能。他指出,防火墙更像是一种软件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设备的问题,通常由网络管理自带。黄先生进一步剖析道,显然是某些领导为了谋取利益,试图通过虚构描述来抬高采购成本,而参与其中的公司也多是内部人员,暗中配合,形成了一个利益链。
根据中标信息,供应商为丰都县洪正商贸有限公司,竞标中还有两家其他公司,报价分别为88.7万元和89.998万元。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许多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一台售价仅279元的路由器竟能以75万元的价格中标,简直是现实版的离奇剧本。”更有评论指出,该采购服务费高达12,750元,足以购买45台同款路由器。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今年3月,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的招标采购中,某型号松典相机的采购价竟高达14,050元,而市场价仅为631元。这种现象在重庆市民宁先生看来已成常态,他表示,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类似情况,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在申请国家补贴的同时,仍需向学校交纳额外费用,形成了“双面通吃”的局面。
宁先生还提到,学校收取的延时费问题也引发了家长的不满,许多学生在正常放学时间后还需继续滞留校内,额外支付800多元的“补课费”。这种政策名义上是为了限制校外补课,但实际上让家长感到无奈。
这一事件无疑引发了公众对于教育采购透明度和财政管理的深刻反思,未来如何杜绝此类现象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