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与特朗普政府在达成一项贸易协议时都声称取得了胜利,回到各自的首都后纷纷吹嘘各自的成就。然而,分析其内容后我们发现,这项协议更像是一种暂时的停火,而非真正的贸易解决方案。
近期的升级行动使得两国的关税水平飙升至三位数,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贸易禁运。现在达成的协议虽表示将关税降至升级前的水平,但许多报道暗示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提高至30%并不准确。实际上,当前中国产品的关税普遍为55%,而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则增加了10%。协议的内容使得双方之前实施的报复性关税被撤回,但没有实质性的成果。
在协议中,中方同意就美国对芬太尼问题的关切进行讨论,但不久后却将其归咎于美国,声称这是美国的问题而非中国的问题。双方同意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进一步谈判,但具体内容模糊不清。在禁运解除后,中国已恢复稀土金属的出口,但美国方面声称中国将开放市场并减少非货币壁垒的做法似乎与这一目标相悖。
未来的中美贸易关系将走向何方?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仍显得扑朔迷离。尽管双方在瑞士进行了谈判,但政府采取的实际行动显示出一种与中共脱钩的趋势,并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也采取类似行动。
在日内瓦谈判前不久,美国与英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几乎没有新内容,关税也未有变化,但却包括了美国对中共在英国投资的否决权。中共对此表示不满,并对参与类似安排的其他国家进行了威胁。
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政策,加拿大和墨西哥在中共洗钱、毒品执法等方面的政策尚嫌不够严厉,而韩国和越南则在加强转运活动的执法检查。这些措施是美国对向中国出售遭西方制裁石油国家的一部分金融制裁后的又一举措。
在国内,特朗普政府也在努力促进投资,以重组关键产业。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私人投资接近1.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对新关税的应对措施,国内生产总值因新增投资而有望大幅增长。看起来,政府更倾向于放宽商业法规,促使企业从高风险合作伙伴转向美国本土。
因此,尽管华盛顿在新闻稿中表明希望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实际上美方似乎更关注于与中共进行实际的脱钩。
最近的报道显示,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中国产电力元件中存在后门软件,可能影响美国电网的安全。考虑到中共的脱钩态度,期待其经济和安全政策有所改变似乎不太现实,但仍需为此做好准备。
总体来看,这项协议应被视为早期步骤,而非终点。特朗普政府未来的走向以及是否会与中方达成实质协议仍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行动展现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共的深切关注,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其脱钩的真实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