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巨星科技作为A股上市公司,近期的动向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壁垒面前的艰难选择和转型困境。

在6月3日举行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巨星科技董事长仇建平表示,预计因美国当前的关税政策,公司今年的订单量和销售额将受到显著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他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70%至80%的对美出口产品生产线迁移至东南亚及拉丁美洲。

作为全球领先的手工工具和电动工具制造商,巨星科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2024年,其63.44%的总营收来自美洲地区,达到93.87亿元人民币。然而,巨星科技在股东大会上也坦言,东南亚国家同样无法幸免于高关税的困扰。目前,美国对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国的商品征收分别为46%、49%和36%的高额关税,这些国家正是巨星科技主要的海外生产基地。

美国政府在4月宣布实施全球对等关税,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和马来西亚,明确拒绝协助中国出口商进行“洗产地”。台湾学者孙国祥指出,失去美国订单可能导致出口导向的中国企业面临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的风险。虽然大型企业可以选择迁移至东南亚设厂,但这需要巨额投资和长达一到两年的时间。

巨星科技预计到2025年,其在东南亚的资本开支将达到5000万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用于土地购买和厂房建设。同时,企业还需说服供应商同步转移,以重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周思远表示,东南亚的生产成本需三年才能与中国国内持平,期间企业将承受显著的成本压力。目前,公司与客户各承担50%的关税成本,但未来这些成本或将逐步转嫁至消费者,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涨。

巨星控股集团创建于1993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现拥有超过4.5万名员工,涵盖工具、轮胎、叉车、柴油发动机和机器人五大核心产业,位列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31位。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巨星科技是领先的工具制造企业。

尽管东南亚国家试图在政治经济上保持中立,然而美国在贸易防堵上的能力较2018年显著增强,导致中国企业的“绕道策略”面临越来越严苛的限制。巨星科技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的缩影。业内人士分析,巨星科技的产能转移计划,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格局剧变中的被动适应。这种被迫的转型不仅推高了企业运营成本,还打乱了既有的供应链布局,或许只是全球供应链重塑浪潮的开端。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