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升级,中共对伊朗表示了强烈支持,呼吁各方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外界普遍担忧,如果伊朗的能源出口遭到切断,中国经济将承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伊朗若遭受重创,不仅可能导致中伊25年的合作计划泡汤,还将使中共在中东的战略布局遭遇严重挫折。

自上周五(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实施了一系列空袭,伊朗迅速以无人机和导弹进行反击,油价应声上涨。纽约期油价格飙升4.3%,达74.84美元,而布兰特油价则上涨至76.45美元,涨幅达到4.4%。

根据Kpler的数据,伊朗目前超过90%的石油出口均销往中国,主要供应给山东省的小型炼油厂。由于受到国际制裁,伊朗的石油贸易几乎仅依赖中国,使得双方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台湾淡江大学外交学系副教授郑钦模指出,伊朗因核武问题被制裁,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中国的石油进口,因此这一冲突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将带来巨大冲击。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已连续三个月提升原油库存,日增量超过100万桶。而伊朗的每日原油出口量约为170万桶,几乎全数供应给中国。由于缺乏其他买家,伊朗在定价上处于劣势。2024年,伊朗商会的一位官员甚至将中伊贸易关系称作“殖民陷阱”,指出伊朗不得不用人民币支付石油,进而回购大量中国商品,这进一步加深了伊朗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如果伊朗的能源出口中断,中国的私营炼油厂将首次面临按市场价格购油的局面,郑钦模提到,中国在伊朗的投资庞大,伊朗也欠中国巨额债务。伊朗向中国供应的石油有一半用于偿还债务,其余则以低价出售,从而使伊朗成为中共在中东的重要棋子。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分析认为,中共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控制伊朗,双方在能源、市场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原本密切,但随着战争的爆发,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

在冲突发生前的6月9日,伊朗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曾与中国大使重提中伊25年合作协议。根据2021年签署的这项协议,中国计划在25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于伊朗,同时伊朗将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持续向中国供应石油。然而,四年来该协议推进缓慢,随着当前局势的变化,许多分析认为这份协议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郑钦模指出,伊朗政权的存续成为关键,若伊朗政权垮台,此前的投资将化为泡影。中共原本希望将伊朗作为其在中东扩张的基地,但如今这一计划也面临崩溃的危机。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在6月17日发文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并声称已完全掌控伊朗领空,耐心已在消耗。中共在冲突中谴责以色列,声明站在伊朗一边,但郑钦模认为,中共在此事上陷入困境,缺乏有效的干预能力。

苏紫云指出,川普的战略意图在于彻底削弱中俄在中东的影响力,助力美国在印太地区应对中共的挑战。随着伊朗遭受重创,中共在中东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郑钦模补充道,长久以来中共支持的叙利亚政权已垮台,伊朗政权亦岌岌可危,未来中国在中东的发展将面临重重困难。当前,美国在中东局势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