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航空航班上接连发生多起因旅客携带充电宝引起的火灾和冒烟事件。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民用航空局于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宣布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认证、标识模糊或已被官方召回的充电宝登机。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近期空中安全事故的紧急修正。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25年初以来,中国至少发生了五起与充电宝相关的空中安全事故,主要由设备短路引发的热失控,甚至导致明火的出现。最早的一起事故发生在3月20日,当时在香港航空HX115航班(杭州飞香港)上,一名乘客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意外起火,迫使飞机紧急降落在福州。此后,类似事件频繁发生。
例如,在5月31日,南方航空CZ6850航班(杭州飞深圳)中,乘客的充电宝突然冒烟,导致航班中途返航。仅五天后,同一航班编号的CZ6850再次发生类似情况,另一名乘客的充电宝与相机电池同时冒烟,航班被迫折返。6月10日,山东航空SC1159航班(珠海飞北京)上,客舱内也出现了充电宝冒烟的事件。机组人员迅速处理,确保航班安全降落。而在6月13日,上海航空FM9449航班(舟山飞揭阳)则面临充电宝起火的危险,乘客和机组人员联合用矿泉水扑灭了火源,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检人员表示,充电宝近年来已成为飞行安全的新隐患。过去,安检就已禁止无标识的充电宝上机,因为其容量和品牌难以识别;而现在,连那些被官方认定为不合格的品牌也被列入限制范围,显著加重了安检的负担。他指出,充电宝短路后温度可迅速飙升至400度以上,远超烤箱的高温,非常容易引发周围物品的燃烧。
根据民航局的通知,近期多个充电宝品牌因安全隐患被集中召回,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安克和罗马仕。安克产品因安全隐患在美国被召回超过115万台,而在中国召回约71万台;罗马仕则被召回数量约为49万台。部分企业甚至被暂停或撤销3C认证资格。
民航局已要求各地机场加强安检,执行禁止无3C认证与被召回型号充电宝登机的规定。多家机场已经开始提前实施新规,并劝导旅客不要携带不合格的充电宝。
对此,新规引发了旅客们不同的反应。经常出差的张先生坦言,外国航班从不限制充电宝品牌,而中国不仅要看容量,还需检查3C标志,限制相对严格。另一位来自北京的乘客则表示,安全第一,确实不应让不合格产品登机,但她也对市场上哪些产品合格感到困惑。
目前,这项禁令仅适用于中国境内的航班,国际航线是否会扩展尚未明朗,但多个机场普遍建议乘客遵循最低标准,即容量不超过100Wh(瓦时)、品牌明确及标识清晰。东方航空公司的通知也明确指出,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已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公共安全研究员指出,频繁发生的充电宝事故不仅暴露了飞行安全的新挑战,也反映出电池类产品的监管漏洞。他强调,充电宝在飞机上燃烧说明其质量不合格,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