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郑州的陈恩得,曾在多个科技公司任职,近年来通过其亲身经历揭示了中国在数字监控、数据造假及学术腐败方面的黑幕。在接受采访时,这位36岁的前软件测试员回忆起他在互联网行业的起步,以及逐渐认识到的行业潜规则。
陈恩得最初在上海的工厂做流水线工作,直到2015年通过家人的关系进入北京一家软件测试公司。他坦言,当时对软件测试行业一无所知,认为这个领域是高学历精英的专属。然而,事实证明这家公司不过是一家没有正式办公场所的“皮包公司”。即便后来成立了“中策软评”实验室,依然缺乏专业团队,所有工作均在陈恩得租住的简陋房间内进行。
他发现,所谓的软件测试工作实际上是个空壳,更多的是撰写报告,许多国企和高校甚至虚构项目以申请科研经费。陈恩得的第一份项目便是为中国石化撰写测试报告,之后还负责国家信访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测试工作。这些报告的撰写过程远离了真实的测试,更多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的表面工作。
在一次特别的项目中,他得知清华大学的一款“无人机操作系统”实际上并未经过真实的测试,报告只是掩盖了软件的缺陷。更让他震惊的是,报告审核过程中的贿赂现象已成为常态。陈恩得曾被上司要求连夜修改报告,并亲自送交两万元现金,以换取对方的快速审核与盖章。
随着时间推移,陈恩得对自己参与的工作产生愧疚感。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没有文凭和专业知识的人,自己可能成为了背锅的替罪羊,因此最终选择辞职。离开软件测试岗位后,他进入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科技,负责用户物流信息的整理与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公司内部数据监控系统的庞大,能够轻易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能在需要时随时提供给政府。
2019年底,陈恩得转任杭州一家公司,负责政府的数字政务服务项目。在疫情期间,他的团队与阿里健康码进行数据对接,发现疫情数据存在严重的不实记录,成为同事们私下讨论的焦点。他认为,这种数据造假是中共维稳政策的延续。
陈恩得提到,自2016年起,中共开始推动数字人民币,并在2023年上线数字身份证,警告一旦这些数字身份被广泛应用,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将被随意剥夺。他形容这种数字监控为“生活的黑暗”,即使生存也如同死亡。
在疫情期间,因对健康码政策持批评意见,陈恩得被公司边缘化并最终解雇。2023年,他逃亡美国,加入中国民主党,参与反共活动,但随即遭到中共当局的威胁。他坚定表示,尽管面临恐吓,他们不会屈服,继续发声,以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陈恩得强调,宁愿为了自由而战斗,也不愿生活在谎言与恐惧中。他的故事揭示了中国数字监控与数据造假的深层次问题,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一现象。